array(2) { ["lab"]=> string(3) "634" ["news"]=> string(3) "398" } 2019年5月10日 组会记录 - 白丽教授课题组 | LabXing

白丽教授课题组

简介 消费者行为、食品安全、食物经济

分享到

2019年5月10日 组会记录

消费者认为怎样的在线评论更有用?

汇报人:郑蔓莉

 

  1. 说服的双过程模式

(1)启发—系统式模型

是解释信息传播效果的可能模型。HSM模型认为,人们通过启发模式和系统模式两种平行方式加工信息。

系统模式是慎重的信息加工机制———内容或主题相关的认知是形成判断的重要因素。

启发模式则认为人们会依据对外部线索的浅层分析,而不是单纯的信息本身做判断。

  1. 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

20 世纪 80 年代,社会心理学家佩蒂(Petty)、卡西窝波提出

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把态度改变归纳为两个基本途径:中枢路径与边缘路径。

通过中枢路径改变态度的信息接收者在以往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相关论据仔细思考评估,从而做出态度改变,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接收者尤其关注与信息相关的内容质量。

在边缘路径的信息处理中,信息接收者更多的是通过与信息内容相关的启发式线索改变态度,在这一过程中,态度改变主要依靠的是与信息内容相关的情境因素。

  1. 信息接受模型

Sussman和Siegal(2003)结合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技术接受模型提出的。

信息接收模型

  1. 社会网络效应

联结强度、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

联结强度:马克·格兰诺维特于年发表的《弱纽带的强度》一文把关系纽带作了强弱之分,他指出,强关系主要在群体、组织内部起到维系作用,而弱关系可以使人们在群体之间、组织之间建立起纽带联系

网络密度:网络成员彼此互动的频繁程度

网络中心度: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影响力(内、外)

思考:为什么文章只把网络中心度作为影响有用性的变量?在豆瓣这样网络平台上,很难衡量联结强度和网络密度。

  1. 评论长度与有用性评价之间的倒U型关系,用评论字数的平方是否合理?或先取中间水平,把字数大于中间水平的评论单独拿出来再做数据分析。
  2. 能否设成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但结论完全相反的假设(待考证)
  3. 假设时写成H1b、H1a的形式值得借鉴
  4. 进行描述性统计时注意数据的偏态问题,选择合适的指标
  5. 可以针对与平均星级的差异,研究从众效应与信息诊断力那个作用大
  6. 为什么要控制变量?一些变量的加入可能对其他自变量本身本就影响,从而很难解释是哪部分变量对因变量产生了影响。
  7. 当一些变量不是我们研究的侧重点时,我们可以采用控制变量的方式去控制那些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
  8. 绪论的最后对论文的安排进行阐述值得借鉴
  9. 文章缺少自变量的相关分析与模型解释力的分析,文章并没有分析电影类型的影响
  10. Metaseeker 信息抓取软件
  11. LS检验、Wald检验、LM检验

 

次优食品家庭消费-编码过程

汇报人:曹世阳

 

次优食品是指临期或包装破损或外形不好但无质量安全问题的一类食品。

本研究主要基于选购(有意识)和家庭食用两个阶段

  1. 购买次优食品时的面子意识
  2. 包装规格对于购买次优食品的影响(产品角度)
  3. 购买者对次优产品的消费时间的预期(能否在保质期内消耗完)。(个人角度)
  4. 是否应该把买来喂宠物(非人食用)化为考虑范围
  5. 主观规范与社会规范
  6. 家庭中的次优食品的消费阶段中删掉风俗习惯和面子意识,因为只是不吃而不是造成食物浪费的原因。
  7. 次优情况(次优类型和次优程度),第5个主观规范删掉,因为它属于社会规范的一部分。

记录人: 郑蔓莉

创建: May 11, 2019 | 14:52